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“3224”实践教学体系,以“基础认知性能力、专业应用性能力、综合创新性能力”三种能力递进式培养为目标,加强“校内实验实训平台、校外实践育人平台”两个资源平台建设,形成“第一课堂、第二课堂”两个系统,坚持“理论与实践融合、课内与课外融合、专业实训与社会实践融合、产教科教与创新创业融合”四融合育人路径,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。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:认知实习、工程训练、社会实践、新能源材料创新创业训练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设计、光伏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、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(论文)等。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与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“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”,与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、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教育基地,建成校级传感与智能材料产业学院1个。通过共建产业学院、企业级项目研发等形式,实现“人才共育”。
鼓励教师和学生围绕科研课题、企业真实需求开展毕业设计(论文),实施毕业设计(论文)“双导师”制,突出毕业设计(论文)的应用性和实践性,提升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。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提升教学针对性。



我院赴河南曲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
我院赴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认知实习